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探析
一、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余脉,地理位置独特,多处呈现出交错带特征:地貌上为高原-山地过渡带;气候上为暖温带-寒温带过渡带;景观上属于森林-草原交错带;生物地理上处于蒙新、东北、华北三大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带。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森林-草原-草甸-湿地交错带自然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之地及其天然植被群落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
二、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地处三北防护林环北京、天津段的重点区段肩负着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的重任,生态战略位置十分突出,如果塞罕坝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将不复存在,从而导致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生态失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对于维护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生态价值。
三、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开展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压实主体责任、岗位责任。明确保护管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并遵循森林资源的保护规定,积极调整林业环境的状态,实现森林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照森林经营保护措施及先进的工作举措,取长补短,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自然保护区内林业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保护区巡护制度,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自然保护区内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保护林业资源的工作中来。同时,利用标语、彩旗、广播宣传、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等形式进行了宣传,提升全民参与生态保护意识。
3.加强保护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明确保护区内所保护的林木对象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调查,取样,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且在第一时间采取防治手段,以达到对森林的损害降到最低的效果。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建立相应的森林病虫害数据库,不断完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维护生态安全。
4.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场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如果发生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随着塞罕坝精神的提出和发扬,塞罕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赤峰森林消防也派出一部分官兵进驻了塞罕坝,为塞罕坝保护区防火工作充实了力量,无人机、红外监控、热点监测、森林防火高清摄像等科学技术手段也成为保护区内森林防火重点依赖的手段,真正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防火体系。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熟悉保护区内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先进设备,按照塞罕坝林场“12358”防火管理体系,保证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万无一失。
森林资源是塞罕坝林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在推进我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二次创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改进和优化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管护,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保护区内森林生态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塞罕坝北曼甸分场 李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