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心工作]->[重要文件]

适应新常态 采取新举措 推进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再上新水平

发布时间:2016-03-02 来源: 访问次数:583
我为林业改革发展献良策 
务 虚 会 发 言 材 料

适应新常态  采取新举措 推进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再上新水平

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田建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林业改革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都需要扎实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推进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再上新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一、森林资源监测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一)是制定林业发展目标的科学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也给予了空前重视。要定位某个行政区域的林业发展具体目标,需对森林资源现状、造林绿化发展空间、资源管护措施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可能达到的目标,评估具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些都离不开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支撑。
    (二)是编制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监测为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确定采伐限额、制定和落实林业生产建设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产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
    (三)是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根本保障。森林资源监测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纠偏;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分区施策、分类经营,坚守林地生态红线;加强林木采伐和公益林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大案的查处力度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加大管护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重中之重。
    二、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调查严重滞后,监测成果时效性不强。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增长较快,资源动态变化较大。目前,查清森林资源底数的手段主要依靠10年一次的二类调查和5年一次的一类调查,不能做到年度出数,导致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普遍存在基础数据不清,底数不明的现象。二是各类专项监测成果不成系统,利用价值不高。净增量考核、公益林资源监测、工程造林和征占用林地检查验收等数据成果多为局部且呈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资源监测,县级资源数据不能及时年度更新。三是监测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截止目前,设区市中只有张家口、承德和保定3市有专业调查队伍,行使监测职能,县市级仅个别山区县有调查队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 推进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常态下,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必须从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出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搭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尽快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获取省、设区市、县三级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现状,依此建立省、市、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省、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规范一致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让森林资源数出一门,查询有据。
    (二)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在完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整合林地变更调查、造林成效检查等各项调查成果,改增量考核为存量考核,建立县级森林资源监测样地,对县级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现状进行年度更新,增强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
    (三)拓展监测结果运用范围。通过监测实现对森林、湿地、沙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对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评价;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对保护林地、维护生态红线提出警示;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落实地方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提供依据。
    (四)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广运用3S技术,借鉴国土部门卫片执法与年度变更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高监测精度与可靠性。探索试验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运用,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加速林业数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进程,出台有关监测技术方法、细则、工序流程管理等规章制度,着力加强监测机构队伍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科学发展。
    有不妥之处请斧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