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项目成果]->[调查监测]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07-08 来源: 访问次数:2011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以下简称塞罕坝林场)始建于1962年,总经营面积92634.7 hm2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造林、营林成效显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以其超越同类地区的人工造林规模成为展示河北林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按国家林业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10的要求,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别于1981-1982年、1989-1990年、2002年进行过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编制了当期的森林经营方案,为科学营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林业发展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经过10年的精心培育和悉心呵护,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摸清资源底数,科学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经省林业厅批准,2012年,开展了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经省林业厅同意,塞罕坝林场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由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塞罕坝机械林场共同完成。经双方充分沟通、协商,制订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案》。

  本次调查仍然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为基础技术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外业操作技术细则》,用以约束和规范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精度。

  森林经营区划和林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采用2011年成像、纠正地面分辨率为0.5米的超低空航摄影像作为基础底图,部分带有积雪垫面背景的区域,采用了201267月成像、纠正地面分辨率为0.5米的Peliades全色影像,按组织营林生产需要的深度,在室内进行林地区划并经现场核实,各类土地区划面积计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常规营林生产和资源计量、计价要求。

  森林各类蓄积量调查,是利用解析木和立木树干表面三维激光测定的结果,编制、更新了主要树种立木材积表,在此基础上,区别林分面积、株数、胸径和通视情况,分别采用激光测距2000 m2样圆每木检尺嵌入复合角规控制检尺样地、角规样地群、样圆和全林计数的方法调查。中龄林及其以上林龄的林分、抚育过的人工幼龄林和胸径较大面积很小的林分,蓄积计量精度较高;萌生且未经抚育的天然中、幼龄林,蓄积计量精度略低;造林后未经修枝和间伐的人工幼龄林蓄积计量精度较差,但能满足差别化营林的蓄积量计量要求。

蓄积生长量调查,采用全场2001-2011年间每5年重复检尺的胸径生长量和所能收集到的近10年解析木测定结果,结合抽象数学模型,依据现有林分各龄组蓄积,分别测算各树种的平均生长量。

  数据汇总在室内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环境,全程计算机处理完成。

  前期工作图件采用image ERDAS处理数据,ArcGIS Desktop成图。成果图件编绘和空间管理依托ArcGIS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全程采用IAG75地球椭球体,Gauss-Kruger投影、西安80坐标系。

  本次调查外业工作从20125月底开始,2012年到97日结束。因此,调查成果的时间点应认定为2012年底。

  塞罕坝林场领导班子、职能科室、各林场、营林区对本次调查均给予了充分重视与密切配合,河北农业大学、承德林业调查规划院、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派技术人员参加了外业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