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茶用菊花的脱毒复壮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来源: 河北省科技厅 访问次数:1031
批准登记号:20170205
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人员:赵玉芬、储博彦、李金霞、尹新彦、马金贵、王晓霞、李国松、赵焕生、秦素洁、陈霞、沈晓杰、闫永霞、庞玉荣、郝进良、张帅
课题来源:其他
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厅
成果公报内容
项目组成员经过 3 年的努力,主要收集了南方茶用菊花的三大代表品种‘贡菊’、 ‘亳菊’、‘杭白菊’和河北省张家口及北京近郊地区推广种植的 2 个北京茶用菊花品种‘玉龙’、‘玉台 1 号’,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适宜性的观测。对目前我省张家口及近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茶用菊花‘玉龙’进行了脱毒复壮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同时针对丘陵和山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茶用菊花的配套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如下:(1).茶用菊花脱毒复壮关键技术。 采用二次茎尖+37.5℃高温热处理 30 d,使北京茶用菊花‘玉龙’的 CVB 病毒脱毒率达到了 82.5%,百蕾鲜重 80.31 g,干重 10.04 g,亩产量干重达到 245 kg,比未脱毒苗(对照)的产量提高 45%以上。(2). 茶用菊花组培快繁技术。以‘玉龙’茎尖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出了最佳外植体培养基:1/3MS+6-BA1.0mg.L-1+IBA0.02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0.3 mg.L-1+IBA0.1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MS+0;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繁育优质脱毒组培苗 5 万株,微扦插繁育种苗 50 万株,建立示范园 125 亩,推广 1500 亩。(3). 小高畦+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增产技术。采用小高畦黑色地膜覆盖技术,起到了保温、保墒、免锄杂草的作用,株高、冠幅比对照(平畦)分别增大13.2 %和 20%,产量提高 10%左右,形成了一套茶用菊花的配套栽培技术。(4). 发现了‘玉台 1 号’(Chrysanthemum ‘Yutai 1’)芽变单株,该单株具有分枝力强,花色金黄、重瓣、花期早等特点。
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人员:赵玉芬、储博彦、李金霞、尹新彦、马金贵、王晓霞、李国松、赵焕生、秦素洁、陈霞、沈晓杰、闫永霞、庞玉荣、郝进良、张帅
课题来源:其他
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厅
成果公报内容
项目组成员经过 3 年的努力,主要收集了南方茶用菊花的三大代表品种‘贡菊’、 ‘亳菊’、‘杭白菊’和河北省张家口及北京近郊地区推广种植的 2 个北京茶用菊花品种‘玉龙’、‘玉台 1 号’,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适宜性的观测。对目前我省张家口及近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茶用菊花‘玉龙’进行了脱毒复壮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同时针对丘陵和山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茶用菊花的配套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如下:(1).茶用菊花脱毒复壮关键技术。 采用二次茎尖+37.5℃高温热处理 30 d,使北京茶用菊花‘玉龙’的 CVB 病毒脱毒率达到了 82.5%,百蕾鲜重 80.31 g,干重 10.04 g,亩产量干重达到 245 kg,比未脱毒苗(对照)的产量提高 45%以上。(2). 茶用菊花组培快繁技术。以‘玉龙’茎尖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出了最佳外植体培养基:1/3MS+6-BA1.0mg.L-1+IBA0.02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0.3 mg.L-1+IBA0.1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MS+0;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繁育优质脱毒组培苗 5 万株,微扦插繁育种苗 50 万株,建立示范园 125 亩,推广 1500 亩。(3). 小高畦+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增产技术。采用小高畦黑色地膜覆盖技术,起到了保温、保墒、免锄杂草的作用,株高、冠幅比对照(平畦)分别增大13.2 %和 20%,产量提高 10%左右,形成了一套茶用菊花的配套栽培技术。(4). 发现了‘玉台 1 号’(Chrysanthemum ‘Yutai 1’)芽变单株,该单株具有分枝力强,花色金黄、重瓣、花期早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