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朝霞杨新品种的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1 来源: 河北省科技厅 访问次数:892
批准登记号:20161871
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人员:黄印冉、王玉忠、马建波、闫淑芳、李义红、贾宗锴、徐振华、冯树香、邢智远、刘晛、刘易超、李红、张丽荣、刘亚儒、赵素美、王世彬
课题来源:其他
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厅
成果公报内容
该项目研究选育出了红叶型 107 杨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项目采取在石家庄、沧州、天津等地搜集欧美杨、中林杨等品种的变异单株和芽变枝条,并结合进行化学诱导处理等方法,从中选择性状稳定的品系。在淘汰了众多性状不稳定的单株和芽变后,直到 2009 年 4 月底,从欧美杨 107 杨 (P.×euramiercana‘Neva’)伐桩上萌生枝中,分离出一根叶色紫红的枝条,叶片一直都是紫红色,没有退化。经过连续五年嫁接和扦插无性系扩繁,建立了无性系对比试验区和繁育试验区;通过对无性系和原始变异单株进行对比,无性系植株均保留了原枝条的紫红叶性状和变色规律;原枝条的紫红叶性状可以通过嫁接和扦插方法保持,无性系植株性状稳定。利用插皮枝接高枝换头、一条鞭带萌枝埋条技术和硬枝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对‘朝霞杨’进行扩繁,研究了‘朝霞杨’做为彩色大乔木品种,改接换头技术等应用技术,提高其商品价值;集成一套科学的高效的繁育技术体系。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朝霞杨’的红叶机理和光合速率。朝霞杨苗木可广泛用于通道绿化、园林景观、城市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建设,正逐渐被行业和社会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人员:黄印冉、王玉忠、马建波、闫淑芳、李义红、贾宗锴、徐振华、冯树香、邢智远、刘晛、刘易超、李红、张丽荣、刘亚儒、赵素美、王世彬
课题来源:其他
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厅
成果公报内容
该项目研究选育出了红叶型 107 杨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项目采取在石家庄、沧州、天津等地搜集欧美杨、中林杨等品种的变异单株和芽变枝条,并结合进行化学诱导处理等方法,从中选择性状稳定的品系。在淘汰了众多性状不稳定的单株和芽变后,直到 2009 年 4 月底,从欧美杨 107 杨 (P.×euramiercana‘Neva’)伐桩上萌生枝中,分离出一根叶色紫红的枝条,叶片一直都是紫红色,没有退化。经过连续五年嫁接和扦插无性系扩繁,建立了无性系对比试验区和繁育试验区;通过对无性系和原始变异单株进行对比,无性系植株均保留了原枝条的紫红叶性状和变色规律;原枝条的紫红叶性状可以通过嫁接和扦插方法保持,无性系植株性状稳定。利用插皮枝接高枝换头、一条鞭带萌枝埋条技术和硬枝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对‘朝霞杨’进行扩繁,研究了‘朝霞杨’做为彩色大乔木品种,改接换头技术等应用技术,提高其商品价值;集成一套科学的高效的繁育技术体系。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朝霞杨’的红叶机理和光合速率。朝霞杨苗木可广泛用于通道绿化、园林景观、城市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建设,正逐渐被行业和社会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