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建设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 访问次数:772
项目名称: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建设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赵广智,耿金川,邢存旺,马增旺,王学勇,何万义,周佳丽,王丽君,张金香,王世兰,解国营
成果简介:
河北省北部地区肩负着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增绿源的生态重任,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该区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立地条件复杂,造林质量不高。2015年~2017年,在对张家口、承德地区进行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区,并对现有成林模式和主要群落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引进筛选出当地优良适生的植物12种,示范了6种造林模式,提出了3个优良的防沙治沙造林模式,通过造林技术手段的提升和集成,使得造林成活率由70%提高到85%,在丰宁坝上草原乡和坝下小坝子乡建立了典型生态脆弱区关键技术示范区400亩。申请了6件专利,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件,完成《河北省风蚀沙地造林技术规程》草案的制订,成果通过验收,成果水平未评价,发表科技论文3篇。
该项成果的主要创新点:(1)针对冀北风蚀沙地自然气候特点,依据生态恢复学原理,在对现有成林模式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恢复植被和增加效益为目标,研究提出了与补播改良相结合的林牧一体化生态经济型植被建设经营模式,统筹解决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农业与牧业、政府行为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2)对节水造林技术进行了技术创新,针对丰宁脆弱生态区干旱少雨多风的特点,为了解决栽植苗木浇水快、失水快,根系吸收水分不足的难题,研究提出了“微灌节水保墒造林法”,施以集、蓄、保、容、微为一体的一整套标准化造林技术体系,并取得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3)针对林业修枝堆砌不雅、运输清理费用高、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改良周期长、速度慢的难题,研究提出了“树枝等废弃物资源的创新利用”,以粉碎覆盖和加工形成多功能生态垫产品为体系的利用技术。“树枝等废弃物资源的创新利用”的提出对于山上林区防火、城市园林和苗圃的废弃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该成果能够满足现有防风固沙林的经营管理急需,技术应用手段的多元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提升林废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北方沙化地区或城市林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赵广智,耿金川,邢存旺,马增旺,王学勇,何万义,周佳丽,王丽君,张金香,王世兰,解国营
成果简介:
河北省北部地区肩负着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增绿源的生态重任,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该区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立地条件复杂,造林质量不高。2015年~2017年,在对张家口、承德地区进行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区,并对现有成林模式和主要群落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引进筛选出当地优良适生的植物12种,示范了6种造林模式,提出了3个优良的防沙治沙造林模式,通过造林技术手段的提升和集成,使得造林成活率由70%提高到85%,在丰宁坝上草原乡和坝下小坝子乡建立了典型生态脆弱区关键技术示范区400亩。申请了6件专利,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件,完成《河北省风蚀沙地造林技术规程》草案的制订,成果通过验收,成果水平未评价,发表科技论文3篇。
该项成果的主要创新点:(1)针对冀北风蚀沙地自然气候特点,依据生态恢复学原理,在对现有成林模式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恢复植被和增加效益为目标,研究提出了与补播改良相结合的林牧一体化生态经济型植被建设经营模式,统筹解决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农业与牧业、政府行为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2)对节水造林技术进行了技术创新,针对丰宁脆弱生态区干旱少雨多风的特点,为了解决栽植苗木浇水快、失水快,根系吸收水分不足的难题,研究提出了“微灌节水保墒造林法”,施以集、蓄、保、容、微为一体的一整套标准化造林技术体系,并取得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3)针对林业修枝堆砌不雅、运输清理费用高、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改良周期长、速度慢的难题,研究提出了“树枝等废弃物资源的创新利用”,以粉碎覆盖和加工形成多功能生态垫产品为体系的利用技术。“树枝等废弃物资源的创新利用”的提出对于山上林区防火、城市园林和苗圃的废弃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该成果能够满足现有防风固沙林的经营管理急需,技术应用手段的多元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提升林废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北方沙化地区或城市林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