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服务]->[实用技术]

果树冻害怎样预防?

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 访问次数:852

0℃以下低温对果树造成的伤害。果树在晚秋或初冬,如遇急剧降温,休眠锻炼不足;或在完成休眠后,受长期低温;或在休眠解除后的初春,气候回冷,降温过低时,都可发生冻害。易受冻部位是根颈、枝干、皮层、一年生枝条和花芽。受冻症状是褐变、纵裂、腐烂和干枯死亡。冻害经常以该树种的栽培分布北界较重,温带落叶果树、亚热带常绿果树都会发生(见果树霜害)。19471977年,中国北方曾有过5次较大冻害;长江中下游,从19541977年,柑橘也有过3次严重冻害。美国、苏联、日本也有周期性大冻害。冻害是各种果树生产栽培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


1  不同树种耐低温冻害能力

不同树种、品种的抗寒力,由遗传因子所决定(见表1)。苹果、梨、山楂、李、杏耐寒力较强,可耐-25-40℃的低温;桃、栗、核桃、枣次之,可耐-25℃的低温;樱桃、洋梨、葡萄、石榴、柿抗寒力较差,耐低温能力在-20℃以内;柑橘类果树耐-5-10℃低温;枇杷、香蕉、龙眼、荔枝等果树的耐寒力都很差,-2℃即有严重冻害。同一品种植株遭受冻害的程度,取决于低温程度、持续时间、冻害发生时期、果树生长状况及所处的地形、地势位置。果树不同器官的受冻临界低温(见表2)。


2  不同树种不同部位抗冻能力

受冻机制

造成冻害的原因:①溶液效应。当冰晶形成时,细胞内溶质分子接近,浓度增加,pH值发生变化,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②机械应力。细胞间隙结冰时,使细胞壁受到压力并塌陷,而使细胞受害;③活体水释放致死。当自然降温后,细胞间隙结冻,细胞内水分外渗,冰晶扩大,而细胞液浓度增大,原生质胶体因脱水收缩,当活体水丧失后,细胞即死亡;④硫氢基致死。受冻时,蛋白质中SS键增加,并随温度下降使SH基氧化,或SS键之间相互转化,蛋白质发生不可逆转的聚集,而导致细胞死亡。

冻害的程度与低温程度、时间长短成正相关,而与植株的贮藏营养多少,休眠深浅为负相关。

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选择抗寒树种、品种;

②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营养积累水平,并使果树适时停止生长,按时进入休眠,逐步通过抗寒锻炼,使果树各组织细胞中的游离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增加,磷酸酯糖及核苷含量增加,以增强抗寒力;

③根际或植株培土防寒(以葡萄为例,每年培土防寒,可以安全越冬);

④利用抗寒砧木,或采用高接换头,使栽培品种处于地表1.5米以上;

⑤营造防护林;

⑥树干涂白或绑缚稻草,全树喷抑制蒸发剂,抗冻剂、如聚乙烯醇(0.52%)或OED(含10%生长素及3%油酸钠的菜油乙醇),四川国光公司生产的“抗秀”等,喷后在叶表面形成乙二醇的极薄膜,防止失水,减少受冻伤害。

⑦加热,熏烟(见果树霜害)增温;

⑧树盘盖地膜、铺盖一层有机肥、秸秆、稻草等。

⑨受冻后,及时剪除受冻枝条,刮除冻伤皮层,伤面较大时,可行桥接,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减少果实负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