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科院大事记(1958~1967)
发布时间:2009-01-01 来源: 2009-1-1 访问次数:1896
1958年
9月18日,河北省农业科学院(58)院行字第11号文:将河北省林业实验场改建为“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并已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隶属河北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所址设在河北省易县西陵区梁各庄清西陵行宫。
9月22日,函告各机关、林场、苗圃,“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成立,并启用“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印章。
9月27日,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庆祝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成立。(以下简称林研所)林研所成立后,组建了速生丰产林室、造林育苗室、病虫害室、秘书室和试验场,并和全省115个国营林场、30个苗圃、2个人民公社、1个林业工作站建立起9个协作组。全所职工68人,其中,技术干部30人。主要仪器23件,中文图书852册,外文25册,中文期刊40种,877册。试验场地面积1408亩,其中,苗圃204亩。
10月1日,受易县人委委托,省林业研究所代管易县林业劳动大学。焦济众任校长。林业劳动大学实行半工半读,在校学生160人,其中,半年制培训班40人,7年制120人,1960年停办。
10月16日,省林研所向人民民主国家申请技术支援项目。主要项目:世界爷(巨杉)与中国的柳杉、落叶松等杂交嫁接技术。
11月28日省林研所向河北省农业技术展览会送展:毛白杨留根繁殖实物及文字说明。该项技术在苏联专家7月份来省林研所视察时称赞:“这种育苗技术已超过国际水平”。
1959年
1月17日,省林研所创制出松树采种器。
1月29日,河北省林研所工作会议及林学会保定分会会员大会联合会议在保定召开。省林业研究所副所长焦济众在大会上做了省林业研究所1958年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及1959年研究课题的重要说明发言。
2月22日,省林业研究所副所长焦济众参加全国林业科学技术会议。向大会提交:“毛白杨留根繁殖法总结报告”和张北县林场“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促进生产”两篇文章。大会翻印各150份发出。
3月25日,河北省农林厅森林经营局组织以省林研所为主要力量,对全省森林病虫害进行考察,历时6个月。这次考察初步掌握了河北省森林主要病虫害情况。
4月29日,省林研所创制出杨树采种器。
4月30日,由省林研所带队,张北林场、围场机械林场共3人,代表河北省出席在沈阳召开的全国造林工具改革现场会。
5月15日,河北省农林厅任命王心圃为省林研所副所长兼实验场场长。
5月25日,省林研所对河北省10年来农业科学成就(林业部分)进行了总结。10年来,林业科学的重大成就是:“毛白杨留根繁殖技术”;“杨树采种育苗技术”;“油松育苗技术”;“造林立地类型规划和造林典型设计”;“沙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松毛虫、杨树天社蛾透翅蛾和天牛、落叶松赤腹叶蜂、油松红蜘蛛、油松蚜虫防治”技术。
5月28日~6月4日,省林研所分别在天津和易县梁各庄召开重点研究任务协作组座谈会。商讨我省造林类型区规划及造林典型设计、园林典型设计和重点施工任务如何执行实现。
6月9日,按全国林业科学技术会议总结中规定,省林研所建立5人技术情报小组。小组成员:赵荣昌、林惠彬、孙士英、刘敬贤、李茂勤。并上报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备案。
9月4日,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批准省林研所“关于核桃丰产试验的研究”项目移交省果树所研究。省林研所集中力量进行林业重点项目研究。
10月7日~17日,省林研所组织省内农业院校、重点林场、工作站6个单位共15人,在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召开速生丰产林考察会。考察了中国林科院林科所速生丰产林、南化工作站速生丰产林、农大速生丰产林、省林研所速生丰产林。座谈研究了
1960年速生丰产林主要技术措施和试验项目计划。
11月25日,省林研所在保定召开河北省林业科学专业会议,共80人参加。总结1959年科研成就,制定1960年科研计划。
11月26日,河北省农林厅任命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校长华践兼任省林研所所长,焦济众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
1960年
1月3日~6日,省林研所在天津杨柳青召开盐碱地造林技术设计会议。
1月6日~19日,省林研所分别在平泉、张北、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三地召开速生丰产林、造林育苗、森林保护专业技术设计会议。各专区农林局、林业工作站、大型苗圃共65人参加。
2月,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杨树育苗造林经验》,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月1日,省林研所派出15人工作组,分赴唐山、承德、张家口三地,召开研究课题设计会议。
3月1日,省林研所将泰东陵、泰妃陵树木移交易县文物保管所管理。
3月4日,省林研所编写的《现代林业展望》(河北部分),送交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3月5日,省林研所建立省级林业科技情报资料室。
3月15日,河北省农林厅批准省林研所将所属易县云蒙山、华盖山、官座岭、桐角山、洪崖山五座国有山林4万亩,分别移交给易县各国营林场经营管理。4月7日,正式签定移交协议书。
4月26日,隰志永小组在1959年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河北省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省委、省政府颁发奖状。
8月,由省林研所主办的《河北林业科技简报》停刊。《河北林业科技简报》1958年7月创刊。共刊出27期,16000册。其中:1960年出刊8期。
11月15日~21日,河北省林业会议和林业科学研究专业会议在易县梁各庄合并召开。省林研所所长华践做了1960年科研主要成就报告。中央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到会,并做了造管并举、林粮间作以及林业方针政策方面的讲话。
12月19日,省林研所发布“林业科学主要林木成就总结”。
1961年
1月3日~6日,省林研所在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召开科学技术设计会议。
1月10日,省林研所调整和组建研究室。调整组建后为“造林研究室”、“木本粮油研究室”、“物理研究室”、“森林保护研究室”、“情报资料室”和所“办公室”。
1月15日~2月底,省林研所在正定县、唐山、张家口、承德市分别召开林业科学研究设计会议。
3月10日~13日,省林研所召开林业科学技术工作座谈会,省林研所副所长王心圃在会上做了《对搞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发言。
5月8日,省林研所为了勤俭办科学,制定了经济核标办法及有关规定。
5月11日~20日,省林研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春季作业汇报会议。
11月15日,保定专署、易县人委解决了我所接收50名专业军人棉被问题,每人增发白布6尺,棉花2.5斤
1962年
3月6日,省林研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林业科技座谈会。讨论制定1963~1972年10年林业规划纲要和科研计划。省林研所副所长王心圃做了“工作意见”的报告。王北人做了1963~1972年林业规划纲要(草案)和1963年计划说明。
5月14日,从5月14日起,省林研所张天成、李茂勤、刘庭万等对河北省沙荒区、黄土丘陵区和沿海13个重点场(站)的洋槐进行了调查。选标准地83块、解析木37株,土壤剖面55个。解决了洋槐适地、适树问题。
12月,由张天成等编写的《洋槐速生用材林调查研究报告》一书,内部发行。
1963年
1月15日,省林研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林业科学技术会议。制定河北省1963~1972年10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1964年林业研究计划。共有35个单位45人参加。在制定的10年规划中,经省林业局、林业部审定,省林研所承担中心课题15项次,本规划实施到1966年被迫中断。
3月,省林研所文辛会等编著的《油松》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公开发行。
4月25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林研所由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划归省林业局领导。10月17日正式办理了移交手续。
6月份,省林研所《林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第一辑刊出,内部发行。
8月16日,中国林学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杨树会议”。省林研所于祝伦出席并在大会上做了“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言。
10月5日,省林研所组织25人,到福建参观学习林木良种选育经验;这次参观学习后,加快了我省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步伐。
1964年
1月28日~2月2日,河北省林业局在易县梁各庄省林研所召开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会议,研究制定河北省林业科技工作计划。会议由省林业局邸辑五副局长主持,各地农(林)局、林管局,25个国营林场共42个单位,55人参加。
3月8日,河北省冀西沙荒造林大会战正式开始。这次会战包括正定、新乐、行唐、灵寿、无极、藁城、深泽7个县沙荒区。省林业局从全省各国营林场抽调工人125人,从省林业局及地区林业局抽调干部19人,组成冀西沙荒勘察设计大队。另抽调一部分技术干部现场技术指导。省林研所张天成参加。这次会战持续一年之久,沙荒造林约30万亩。对改变这几个县的面貌起了决定性作用。
4月由隰志永、赵怀明工人小组研究的“毛白杨留根繁殖技术”,该项技术1957年获林业部全国林业劳动模范授奖大会奖旗;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这项技术在省内外已广泛推广应用。
5月6日,河北省农林厅批准“将天津稻作研究所林业室,改建为省林研所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建站后,有职工20人,其中研究人员12人。
8月2日~15日,林业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林业科技工作会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林业组扩大会议同时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河北省林研所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林业科研基点工作的几点体会》一文,印发全国有关单位。根据大会决定,补充工作基点照片,送北京林业部党组会议展览。本文1965, 年7月在《中国林业》上公开发表。
8月18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意将河北省林研所盐碱地造林站由天津稻作研究所迁至天津杨柳青。
8月24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张永河为省林研所副所长。
10月3日,省林研所成立成果鉴定小组,由王心圃、王北人、隰志永、蔡云培、张德林、杨式慈、赵思辙、刘敬贤、牛鸿鑫9人组成。
11月18日,省林研所半工半读林业学校开学并举行开学典礼。副所长张永河兼任校长。学生50人。1965年末停办。
1965年
2月16日,省林研所成立学术委员会。成员:王北人、赵思辙、隰志永、蔡云培、张德林、于祝伦、张天成、王心圃。“十年浩劫”期间,工作被迫中断。
3月26日,省林研所召开“洋槐座谈会”。
由蔡云培、李茂勤、刘庭万、金子明、李佩研究的“冀西沙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宜林树种”,被省林业调查队采用。
4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怎样种榆树》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内公开发行。1974年9月,经修定后河北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
5月15日~18日,受省林业局委托,省林研所在抚宁县青山口大队召开除治松毛虫现场会。唐山、承德两专区14个县和重点公社,林场34人参加。
6月1日,经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将怀安常家沟水土保持站和易县西陵水土保持站移交省林研所管理,至此,省林研所达到三站、二场、五室。即,常家沟水土保持站、西陵水土保持站、杨柳青盐碱地造林站;西陵林场、解村林场;办公室、造林室、木本粮油室、林木遗传育种室、森林保护室。全所职工人数达到203人,其中,研究人员58人,工人109人。
6月份,由刘世忠编著的《怎样种枣树》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67年,作者修定后,铅印成《怎样种枣树》小册子,内部发行。
8月,省林研所将天津盐碱地造林实验站移交河北省军区干校管理。
1966年
3月19日,省林业局通知:“将常家沟水土保持站和西陵水土保持站移交省农田水利电力局管理”。
4月份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工作被迫中断。
1967年
2月25日,省林研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毛白杨经验交流会。各林管局、林场等16个单位参加。交流了毛白杨育苗、造林经验。
5月份,省林研所与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在涿鹿县主持召开了酸枣嫁接大枣技术推广会议。各县林业局、林场等20个单位参加。促进了枣树发展。
8月份,由赵宝茗撰写的《文冠果》小册子,印刷7000份,发省内各地。
10月5日~10日,省林研所在石家庄召开全省毛白杨育苗技术经验交流会。共120人参加。
10月份,省林研所编著的《洋槐》小册子,印刷6000份,发省内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