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林科风采]->[大事记]

河北省林科院大事记(1968~1977)

发布时间:2009-01-01 来源: 办公室 访问次数:1451

        1968年
        4月5日,省林研所全体科技人员和部分工人到本所试验场劳动锻炼。
        1969年
        1月6日,易县革命委员会任命张永河为省林研所革命委员会主任,常子江、陈山、陈仙波、杨彦肖为副主任。省林研所党政领导隶属易县革委会。
        1970年
        6月19日,全体人员在试验场劳动结束。搬回所部,开始科研活动。之后分赴各地,开始进行林业科研调查活动。
        8月15日,易县革命委员会批准钱进祥(51029部队干部)为省林业研究所革委会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张永河、刘宗珍为副主任。
 
        1971年
        3月份,省林研所派杨式慈、于增彦协助西柏坡革命圣地建设指挥部进行造林绿化技术设计和指导工作。
        8月5日,由刘宗珍带队,省林研所技术干部一行30多人,赴河南鄢陵县参观学习。
        10月20日~11月1日,省林研所分别在西陵试验场(北片)、永年县永北林场(南片)召开毛白杨育苗技10月25日,通过青岛口岸,向阿尔巴尼亚赠送毛白杨一级苗500株。
        (1972年,又派朱雪儒等同志赴山东崂山参观学习。之后,毛竹北移列为研究课题,并在石家庄、邢台、南化、邯郸等地建立协作组和试验点。本项研究持续到1979年。研究结果证明:由于河北气候较寒冷,春季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不具备毛竹生长的基本条件。)
 
        1972年
        4月10日,经省农林局批准省林业研究所改称为河北省林蚕研究所,隶属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领导。
        7月10日,省林蚕研究所在青龙县召开河北省松毛虫生物防治座谈会议。承德、唐山、张家口、保定地、县及国营林场和重点社队参加。
        8月2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抚宁县召开应用白僵菌除治松毛虫现场会。
        10月13日~16日,省林蚕研究所与张家口地区林业局联合召开了网点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4个县、市64个单位。讨论制定了     1973年林业科研计划,组成了地、县两级林业科技试验网。
        12月1日,由牛鸿鑫、李文皋等编著的《农业技术培训资料》由河北省农林局印刷24000份,内部发行。
        12月12日,保定地委会同省农林局同意任命杨德山为省林蚕研究所革委会主任、总支书记,于祝伦为副主任。
        12月30日,省林蚕研究所确定围场县龙头山林场为落叶松良种选育基点。   
        1973年
        1月4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所属试验场张各庄苗圃举办林业害虫、生物防治训练班。全省10个地区、58人参加了学习。
        1月16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林木良种选育技术训练班,有关地区40人参加。

        1月24日~27日,河北省林蚕研究所、山西省林科所组成考察组,在承德地区进行松类考察。
        3月8日,省林蚕研究所隶属农林科学院领导。
        3月20日,省农科院批准“将省林蚕研究所1962年架设的高压电线,移交给易县电业所”,之后,双方办理了移交签字手续。
        3月25日,省林蚕研究所组织各地区23人,赴辽宁、黑龙江参观学习针叶树选优和嫁接及种子园营造技术,历时15天。
        4月1日,省林蚕研究所主编的《河北林业科技资料》开始在内部发行。1973年共刊出五期印数5.6万份,发852个单位。
        4月30日,省林蚕研究所确定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为落叶松良种基地。
        5月15日~24日,由组织单位山西省林科所、河北省林蚕研究所在山西大同市共同主持召开了北方十三省(市)松类良种会议。
        6月15日,林蚕研究所分别在东陵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举办油松、落叶松良种选育训练班,历时7天。
        7月19日~8月25日,省林蚕研究所在围场县举办松类嫁接训练班。70人参加。会后,邀请山西省长城山林场技术人员到张家口、唐山、承德传授落叶松嫁接技术。
        7月份,省林蚕研究所组织承德地区经营林场技术人员共11人,赴甘肃、陕西次生林区参观学习。
        8月4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抚宁县召开利用白僵菌防治林木害虫经验交流会,唐山、承德、保定、张家口、邢台等地、县共50人参加,参观了抚宁县青山口大队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山林。
        8月18日,省林蚕研究所在天津地区林业研究所(静海),召开全省防护林会议。
        10月28日~31日,省林蚕研究所在围场县召开落叶松良种选育协作经验交流会,共40人参加。
        10月份,省林蚕研究所张天成等编写的《关于用材林基地的几个问题》印刷5000份,发全省各地及重点国营林场。
        12月10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易县召开毛白杨插条育苗协作会,除14个协作单位参加外,还邀请了北京林学院和河南省武陟县小徐岗大队的代表。通过协作试验,证实用马粪窑藏和垄作能提高温度,对插条生根有一定作用。
        1974年
        1月25日,省林蚕研究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落叶松良种选育协作经验交流会,共35人参加。
        3月20日,省林蚕研究所主编的《河北林业科技资料》改名为《河北林业科技》。作为本所正式期刊的创刊号,内部发行。
        3月23日,省农林科学院批准省林蚕研究所试验场西大地苗圃,建杨树标本园,占地13.8亩,共164个品种。
        5月20日,省农林科学院批准河北省林蚕所改为省林业研究所。
        6月21日~7月5日,省林业研究所在承德地区组织落叶松协作基点联查。共22人参加。
        7月18日,省林业研究所在承德县少府、八达营、北窝铺三个公社、38个大队范围内进行我省第一次飞播,现场开展科研工作。
        10月20日,保定地委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委托,任命赵连荣为省林业研究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
        11月26日~12月11日,省林业研究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落叶松协作会,各协作单位共40人参加。
        12月20日,由张天成、金子明等调查的《海滨盐碱地育苗造林技术》印刷8000份,发省内盐碱地区。
        1975年
        7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洋槐造林育苗技术》由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20日,由省林业研究所主持的河北省油松林木良种协作会议在张家口召开。会议组织与会人员赴东陵、山海关、六里坪林场检查油松良种选育工作。
        10月15日~20日,由省林业研究所主持的“河北省落叶松良种选育协作会”在丰宁县召开,共30人参加。
        1976年
        3月18日~23日,省林业研究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全省防治松毛虫协作会,共472人参加。
        5月,由王北人、隰志永研究的“速生抗旱型天然杂交杨——冀一杨,生长速度不仅比其母本唐柳快,而且幼树期间超过加杨,是一个优良杨树品种。
        6月8日,省林业研究所主持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座谈会,各平原县林业局共34人参加。这次座谈会总结了四旁绿化经验,建立了13个平原四旁绿化协作组和四旁绿化科技情报网。
        7月15日,省林业研究所在唐山、遵化、迁安三县应用飞机喷雾撒白僵菌防治松毛虫,防治面积达8.3万亩,支出经费6.2万元,杀虫效果达到94.8%~99.7%。
        8月20日,西陵试验场遭受罕见的暴风雨灾害,110余亩试验苗木被洪水冲毁,造成严重损失。
        8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油松造林技术》一书,由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1日,由省林业研究所主持召开的“河北省落叶松良种选育协作会”,在崇礼县召开,共30人参加。
        11月5日,省林业研究所带队由省内8个单位参加湖南省承办的全国选优会议。林新福写的“榆树选择标准”、赵士杰写的“落叶松选优标准”两篇论文由大会印发全国各省市代表。
        12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落叶松造林技术》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7年
        3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编著的《毛白杨造林技术》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18日~22日,受省农林局委托,省林业研究所,在青龙县召开推广营养杯育苗、造林经验交流会。
由赵士杰、傅书铭、赵志诚研究的“河北落叶松选优方法与标准”,省农林科学院确认为建立华北落叶松种子园工作的依据。
        10月21日~28日,省林业研究所在遵化召开松类协作会议。共35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