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林科风采]->[大事记]

河北省林科院大事记(1978~1981)

发布时间:2009-01-01 来源: 办公室 访问次数:1152

        1978年
        1月份,由韩敦义编写的“臭椿”一文,张梦周编写的“油松”一文,收编在《中国主要造林树种》一书,该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获1980年林业部一等奖。
        2月16日,在河北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上,省林业研究所受奖项目为,“坝上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海防林营造技术”、“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毛白杨留根繁殖技术”。
        3月2日,王北人、严昆生于1977年12月9日参加中国科协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五个学会学术讨论会。会后向省农科院提出恢复河北省林学会的建议。1978年4月22日,河北省革委林业局以冀革林政字第5号文批准,恢复河北省林学会。
        6月1日~11月,刘亚民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栾城县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
        9月8日,省农林科学院委托保定地委,由易县派工作组对省林业研究所进行整顿,李绍山负责全面工作。
        9月17日~22日,省林业研究所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松类协作会议。协作单位40人参加。
        1979年
        2月26日,省林业研究所从1978~1981年聘请李卓明为日语教师,开办日语业余学习班。有16名科技人员取得日语初级班结业合格证书。
        10月~11月,省林业研究所在易县梁各庄对落叶松基点人员进行冬训,共8人。
        10月3日停止使用“河北省林业研究所革命委员会”印章,正式起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印章,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在省林科所彻底结束。
        1980年
        1月30日,恢复河北省林研所学术委员会,调整成员。孙毓瀛为主任委员,王北人为副主任委员,张天成、杨式慈、蔡云培、刘世忠、翁殿伊、张梦周、牛鸿鑫为委员。3月10日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备案。
        2月份,省林业研究所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小组被评为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1979年农业生产先进集体。李茂勤、翁殿伊、杨式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3月6日,所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审查鉴定1979年度研究成果。
        5月7日,国家农委在承德召开飞播会议,省林业研究所为这次会议做了筹备工作。这次会议主要研究飞播成果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12月29日,省农林科学院、林业局批准省林业研究所27名科技人员晋升为林业工程师。1981年12月批准晋升4名,1982年7月批准晋升1名。 
        1981年
        1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隶属河北省林业局领导,更名为“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林科所)。
        6月5日,所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审查鉴定1980年科研成果。
        6月16日~26日,省林业局在东陵林管局召开良种繁育经验交流会。全省10个地区、14个林管局及重点县林场参加。省林科所翁殿伊、赵士杰、林新福、罗上柱、林启元分别讲述了油松、落叶松、白榆、杨树、泡桐5个树种良繁理论和具体办法。 

        7月21日,省林科所在易县梁各庄召开省地林业专业研究所半年工作汇报会,各地区林科所所长等33人参加。
        7月21日,省林业局党组批准杨式慈、张天成为省林科所副所长。并同时批准成立水土保持林研究室、林业土壤研究室。
        8月份,张梦周编著的《北方山地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15日,南皮试区召开学术讨论会。省林科所王俊东出席并宣读由张天成、王俊东、金子明编写的“海滨盐碱地常用抗盐树种抗盐界限及对土壤碱化反应”一文。会后收编在《综合治理旱涝盐碱的研究》一书。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候选人麦斯文读了这本书后,于1986年1月份分别向张天成、王俊东、金子明致函称:“对我的研究计划很有帮助”、“同贵国的合作单位进行研究”,并寄来麦斯文研究计划,请示指教。
        8月22日,所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届第四次会议。
        8月27日,省林科所派张天成、王淑勤到哈尔滨东北林学院日语进修班进修,进修时间一年,获得日语结业证书。
        9月1日,赵志诚等四人,赴赤峰参观学习。
        9月29日,易县文物保管所致函省林科所:“凡占用我清西陵古建的单位和个人,除你所占用的行宫外均已搬出”,“最好于1981年底全部搬清,以便1982年春修复行宫”。
        12月31日,省林科所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