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
产业科技
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技术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木本油料之一,其作为经济林树种中的一种,可产生的效益较高,但红松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林业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就是林业科技里的一项重要技术。樟子松属于速生型树种,具有耐干旱、耐风沙、抗贫瘠、造林成本低的优势,经过“樟嫁红”可大大缩短红松的培育周期,红松的产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樟嫁红”技术的推广不仅能防风固沙,松子松材的经济价值也较大,可以实现一片松林两种收获,同时,对改善林分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道沟分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西北部,气候条件恶劣,长期以来造林主要是以栽植耐旱强的樟子松纯林为主,而营造纯林有病虫害多、经济效益低等缺点。近几年,五道沟分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在阔叶林内引进栽植红松进行转化,但是,红松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且生长缓慢,短期内不会产生明显效果和生态效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五道沟分场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东北引进红松穗,聘请两名技术人员在五道沟营林区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实验,以期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下面对此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一、培育优质砧木
樟子松砧木的选择是嫁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砧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成活率,培育樟子松砧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造林地培育苗种,另一种是苗圃培育。嫁接时选择的樟子松砧木树高在1m—1.5m之间,枝干通直粗壮。五道沟分场选用的是五道沟营林区水泥路两侧樟子松进行培育。
二、采集及储藏接穗
五道沟分场嫁接的红松穗均引进自东北,据技术人员介绍,采穗需在催眠期,一般为2月末-3月初,选择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结实量大的优良植株上采取健壮、充实、顶芽饱满的发育枝,长度为12-15厘米。采集后,立即捆好,缚以标签,置于窖中,并用温沙假植培好(如有条件,可直接放入冷藏地窖),注意保持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温度控制在-5℃以下),防止失水、发霉和萌动,确保枝芽有良好的生命力。
三、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这是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的关键技术之一。
嫁接方法:通过试验研究,技术人员分析了劈接法、舌接法、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短枝接法对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成活率的影响。技术人员发现在五道沟营林区使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的效果最好。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具有亲和力大的优点,能使嫁接的接触面增大。用此方法嫁接的红松成活率最高,而且接穗生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嫁接时间:经综合分析红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多方面因素,认为围场地区早春为最佳嫁接时间,选择在阴天或光合作用小的时候嫁接,效果最好。
四、嫁接技术
首先,选取具有完整的顶芽(最好选取单芽嫁接,多芽嫁接会争夺营养,影响成活率),将接穗放置在容器里,并有保湿措施,让接穗保持新鲜,避免因其阳光,风力等因素影响成活率和嫁接效果。
其次,再用刀片定好嫁接的长度6-10cm,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捏住接穗,食指在下面垫着接穗,保证下刀时平稳、准确、快速,右手拿刀片从顶芽最后一束针叶下部渐切到髓心,然后顺着髓心平行前进,纵向切去半边接穗,削面一定要平直光滑,保证一刀见效,使接穗基部成楔形。
然后,选择平直的樟子松砧木,平头去顶(砧木需比接穗粗壮),用刀片平贴树干从上向下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切开,长度和接穗切面长度相符,切面要光滑,将接穗切面贴在砧木的切面上。使二者的形成层相互对正,紧密贴合,然后用伸缩性强的塑料条由下向上缠绕,一层扣一层绑紧扎实,保证不漏气,不透风。
嫁接成活后,需注意树体营养的积累。一是嫁接后应及时将原有侧枝修剪掉,避免争夺养分。二是在嫁接后3年内,及时去除嫁接树果实,需等树体枝干粗壮后再留果培养。
通过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不仅保护了天然红松,同时,也解决了红松生长缓慢,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提高森林生产力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韩翠君 图/张政强)
通过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不仅保护了天然红松,同时,也解决了红松生长缓慢,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提高森林生产力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韩翠君 图/张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