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
产业科技
落叶松毛虫特征与防治方法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河北省木兰林场取食落叶松,油松、樟子松针叶,多发生于背风向阳、干燥稀疏的落叶松、油松纯林内。一般在2-3年连续干旱后猖獗危害。据报道,过去严重发生林分一片枯黄,势如火烧,严重影响到林分的健康。
该虫多在2-3年连续干旱后猖獗危害,猖獗后使天敌大增,虫口密度陡降,甚至难于见到活虫。如遇雨量多冷湿天气及幼虫出蛰后的暴雨和低温年份,该虫大发生会因气候原因受到明显的抑制。
一、形态特征
卵:长2.27m,宽1.75mm。卵粉绿色或淡黄色。精孔周围爪状突的数目7-13枚,平均9枚。内层室有6层,室壁比较薄。中层室有5层,室多呈六角形,室壁较厚,棱角上有毛,室中央无凹下或凸出部分。外层室的室壁已消失,室中央无特殊象征,棱角毛十分清楚,距离精孔较远者,更较粗大。
幼虫:体长63-80mm。体色变化甚大,有烟黑、灰黑和灰褐三种。体侧落叶松毛虫幼虫图有长毛,褐斑清楚。缺少贴体纺锤状倒伏鳞毛。头部褐黄色。额区与傍额区暗褐,额区中央有三角形深褐斑。
蛹:雌蛹长30-36mm;雄蛹长27-32mm。蛹的臀棘细而短,末端由很少弯曲到270度卷曲。
成虫:雌翅展70~110mm、雄翅展55~76mm。体色灰白至黑褐色。前翅较宽而外缘波状,内、中及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锯齿状,亚外缘线的8-9个黑斑略呈3字形排列,最后三斑若连成1直线,则几乎与外缘平行;中室端白斑大而明显,翅面斑纹变化较大;后翅中区具淡色斑纹。
二、防治方法
一般分为物理防治、无公害药剂防治、生物防治、营林防治。
物理防治:在6月下旬落叶松毛虫害虫蛹期,进行人工摘茧;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毛虫,捕捉时注意毒毛。在成虫羽化盛期,在夜间20点至22点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落叶松毛虫以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的习性。人为破坏其越冬环境,使其幼虫因环境改变面貌无法正常越冬来消灭越冬幼虫,来减少种群的数量。
无公害药剂防治:幼虫,4月下-5月上、中旬幼虫全部上树、尺蛾卵全部孵化开始为害,针对落叶松毛虫采用喷烟防治和喷雾防治,喷烟防治使用烟雾机,农药选用苦参碱油烟剂药剂,按药剂与柴油1:6-1:10比例配制,每亩用药量30-40毫升,喷烟时间在每天早晨日出前4-7时和傍晚日落后7—11时,有逆增温且要求3级风以下、基本无风时进行,喷雾防治使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农药选用1.2%苦参碱烟剂,按药剂与水1:1000比例配制。
生物防治:人工挂鸟箱,招引益鸟,如大山雀等。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以虫治虫。
营林防治:通过封山育林、残次林改造等营林措施,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本身抗御落叶松毛虫危害能力,同时增加林内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步实现针叶林向松、阔、灌、草复层混交林的过渡,最终创造一个利于天敌栖息繁衍而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以达到从根本上长期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目的。
同时,全面的虫情监测也是防治松毛虫关键。如2019年桃山分场石人梁营林区落叶松毛虫大面积发生,桃山分场在防检科指导下,通过分析虫情,采用苦参碱喷烟、喷雾对石人梁2万余亩林地进行了全面防治。精准高效的防治,有效的降低了石人梁松毛虫虫口密度,从而使该区域多年来没有落叶松毛虫大发生。因此,加强虫情监测,做到针叶林监测全覆盖,全面摸清发生范围、地点、面积、种群密度等信息,可为有效防治落叶松毛虫提供准确数据,提高防治效果。(文/图 李婷)

- 上一条:红脂大小蠹防治方法
- 下一条:五道沟分场野生动物繁育场首次更换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