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资讯

产业科技

红脂大小蠹防治方法

发表时间:2023-05-29
文章来源:木兰林场科技活动周征集科普文章
作者:李小乐
点击率:788
【字体: 打印本页

红脂大小蠹为鞘翅目,蠹科,大小蠢属,是一种危害多种松科植物的蛀干、蛀根性害虫,属林业检疫性害虫,被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初步名单。近年传入木兰林区,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主要危害地径6公分以上油松、樟子松,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为此,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山湾子分场以该虫当地生物学特性观察为依据,以日常监测为基础,以无公害防治为主导,深入开展精准化防治实践,有效预防灾害发生,保护天敌资源,促进森林健康。


一、形态特征

1)成虫:圆柱形,长5.710.0毫米,淡色至暗红色,体有红褐色,额不规则凸起,前胸背板宽,虫体具有排列不整齐的长毛。

2)卵:卵圆形,长0.9-1.1 mm,宽 0.4-0.5 mm,乳白色,有光泽。

3)幼虫:体白色头部淡黄色,口器褐黑色,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1.8毫米。

4)蛹:体长 6.4-10.5 mm,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浅黄色、暗红色。





二、生物学特性

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1年1-2代,虫期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林内均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雌成虫首先到达树木,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被刻食。在雌虫侵入之后较短时间里,雄虫进入坑道。当达到形成层时,雌虫首先向上蛀食,连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大坑道,直到树液流动停止。一旦树液流动停止,雌虫向下蛀食,通常达到根部。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合物。各种虫态都可以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

三、防治方法

(1)诱捕器诱杀

山湾子分场5月初,油松萌芽时,即在成虫扬飞始见期前,在发生区松林的林缘、山脊,每隔一百米悬挂一个安置好的红脂大小蠹诱捕器,诱捕器应牢固的悬挂于非寄主树木上,附近无非寄主树木也可以悬挂于松树上,诱捕器垂直悬挂靠近树木下方,下端距离地面五至十厘米,防治结束后应对诱捕器周围内的油松进行检查,若有受害树木应及时进行树干熏蒸处理,消灭害虫。每单位引诱剂时效期为45天,更新三次计四次,约和六个月,确保整个扬飞期内均有诱捕器诱杀。




(2)树干熏蒸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油松芽苞膨大期,加强防前监测,在即越冬成虫从皮层内部咬孔飞出前,在树干最高蛀孔上的15公分处,首先用砍刀将树皮凹凸处打磨平整,再用手锯绕树干锯一周凹槽,深至树皮裂缝处,要求凹槽底部光滑无毛刺,不可伤及韧皮部,防止刺破塑料薄膜,导致有毒气体的溢出。刨开树干基部30厘米范围内的土层,依树干粗度,将厚0.06毫米大小适宜的塑料薄膜裁成梯形围绕树干一周。塑料薄膜上缘用胶带进行固定,用线绳嵌入凹槽,将其绑紧。地面处薄膜边缘至少距干基30厘米且成裙状,边缘用土覆实,将8片56%磷化铝片剂均匀地放置在树干基部。塑料膜接口处,用胶带粘牢,进行密闭熏蒸,要求薄膜与树皮的距离在3cm以内,便于毒气的扩散,密闭熏蒸后每周进行一次巡查,如发现塑料薄膜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或重新进行树干熏蒸。





依据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特点,加强虫情监测,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守护森林健康。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森林经营中重要工作内容,贯穿于营林工作全过程,森林经营管护单位需不断强化监测、防治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林防治工作水平,筑牢健康稳定多功能森林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图 李小乐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