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
原创文萃
绿野成海 长歌回荡
——读《绿野长歌》有感
我手中的这本书叫《绿野长歌》,她是木兰林场建场六十周年出版的。淡蓝色的封面上,朦胧的远山与萧瑟的沟壑彼此映衬,给人一种悠远,旷达的感觉,让我立刻就想到了一句古诗“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是的,就是这样一本普通的书,里面珍藏的是我们木兰林业人的故事。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娓娓道来,就像妈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那样,悄无声息,自然流露。文章或短或长,或直抒胸臆,或婉转高歌,像春风拂面,时而热烈,时而温柔,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一段段精美的文字像恬静的溪流缓缓而过,浸润着我的心田。我试着从细节里去读懂他们,却发现他们是那样大气凛然,我试着从宏大的视角去看懂他们,却发现他们是那样柔情绵长。读着读着,我就陷入了沉思,我被他们的朴实所感动,被他们的事迹所震撼。淡淡的回忆从字里行间流出,浓浓的热爱溢于言表,他们把默默的奉献留给清风与远山,绿浪翻滚的林海便用磅礴的涛声回答。
日月轮转,如今,木兰林场的山山水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自然森林经营体系已经成为一张“名片”,被全国同行所借鉴,为国有林场的林业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当代务林人更是珍惜眼前的这份成绩,他们沿着前辈的脚步继续前行。她们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更是林业战线中的一名战士,“清明”,“五一”“国庆”,越是节假日,在她们这里就越忙碌。看道口、登记、宣传、劝返,每天都在太阳上班前到岗,伴着落日的余晖到家,就是在这样平凡往复,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坚守中,木兰林场的山水才能安然无恙。
他们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更是木兰林业建设的一分子。他们扎根在生产一线,把自己的青春书写在了这片土地上。央补设计、造林、幼抚、林路建设、保护区管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虽然早已累得弯下了腰,但步伐依旧坚定;虽然两鬓早已斑白,但依旧精气十足。
袁德水老同志凭借其超乎常人的坚毅与果敢,在华北落叶松良种繁育领域为我国北方林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工作40余年,舍小家为大家,工作4年回家2次,这份坚守可歌可泣。为了工作上山爬下山滚,卧雪采种,只为了把最优质的种源采回来,这份艰辛可亲可敬。上万个日夜,420万余字的文献资料,使得我场的良种繁育技术领先全国,他把默默的奉献留给了清风与远山,绿浪翻滚着的林海便用磅礴的涛声回答,唱出了属于我们的铿锵乐章。
对林业前辈的每一次深情回望,都是对我思想的提纯和心灵的洗礼;对当代务林人的每一次驻足与凝望,都是对我初心的感悟与检验,是对伟大理想信念的再一次传承。唯有奉献,才不辜负最初的选择,唯有热爱,才能抵漫长而平凡的岁月。今天,我们选择做务林人,便把自己的一生许给大山,许给土地。是勇士,就身披铠甲,斗严寒,斩荆棘;是绣娘,就穿花纳锦,让荒山披绿;是画家,就挥毫泼墨,让青山如黛。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那就让我们从脚下出发,从现在做起,用毕生的奋斗去实现曾经的誓言,与他们共同托起木兰林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宋莉)
- 下一条:且行且思,且悟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