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资讯

文艺之光

木兰林场老干部科活动中心其乐融融

发表时间:2024-10-11
作者:董宁
点击率:134
【字体: 打印本页


活动中心自迁至木兰家园以来,有很多有才之人,他们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说唱跳舞的、书法绘画的、写诗作赋的、编纂平生生活点滴出书写稿的、退休之后练习毛笔书法的,笔耕不辍日日不息的、采风摄影记录美好瞬间的、这些人都是退休以后生活的精彩,爱好不断,自己给自己安排好晚年生活。

北沟林场退休职工宋荣文,退休不褪色,坚持笔耕不辍,日日不息,每天练习毛笔字,他写的字苍劲有力、行云流水、每一个字都将自己的心血刻画于字里行间。练习毛体字就是十五年,写出来的字体非常有毛体的韵味,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也是信念。最终成就了宋氏毛体字。他将自己留存的日记书稿,楹联都归档整理出书,这是对自己的一生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才华的一个汇总,既体现了知识的源泉,又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横溢,对以往的回顾以及对将来的期盼,还能给子女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值得我们借鉴。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每日笔耕不辍,日日练习毛笔字体,很是让人佩服,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每日读书,想起一句好词、好诗,立马拿起笔记录在纸上,以备后用,这就是老一辈人的学习经验的积累。

机关退休老局长胡庆禄,喜欢背着照相机行走在山川、湖泊、湿地、公园,只要是有风景的地方,有生活采风的地方,有特殊意义的情况,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眷恋,对生活的爱好,记录下美好瞬间,让这一刻精彩瞬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里,这是对他自己最好的诠释。他会时常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进行欣赏,分类,制作出动感相册。

机关退休干部徐士端,已经90岁高龄了,在他60岁退休以后,决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现在已经坚持了30余年,毛笔字写的也是苍劲有力、游刃有余、老同志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从不会到精益求精,直到运笔有道,一气呵成。现在也是小有名气,找他写福字,写对联的人不在少数。值得人们敬佩的是三十年如一日,每天练习,每天都写两个小时的毛笔字,这种精神贵在坚持,这是我们做不到的地方,我们该好好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桃山退休干部李海山,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在两年前自己将日记整理成册,找人编定成书,校对无误,自己出版了一本《地丁花儿开》书,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现在年轻人已经不爱写字了,有电脑,有手机,一提笔都忘字,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应该让年轻人多写字,多练字,中华泱泱大国汉字是我们的精髓。

八英庄退休干部曲志民,是一位爱好运动的人,他组织大家拿起乐器,给大家演奏,小区退休人员比较多,喜欢扭秧歌的人多,他就买了乐器,组织一些爱好扭秧歌的人进行练习排练,现在已经有了不小的队伍,而且服装统一,跳起来有模有样。而且经常出去参加比赛。

退休职工张德利也是一个“闲人”,但是他是个闲不住的“闲人”,每天将自己门前的小花园整理得干干净净,种些花、养些草,让小花园有个别样的特色,自己门前的空地,种了一大片多肉植物,还有美人椒、细粉莲,花朵开得鲜艳漂亮,还养了一缸鱼,每每有人路过,都会驻足欣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门前从来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冬季下雪早早起来扫雪,将整个楼前的雪扫净,让大家出行方便,他说我也没事,多干点就当锻炼身体了。虽然是小事,可是一直坚持做好事,这就是难得奉献精神。

自活动中心成立以来,涌现出很多特殊人才,他们都有绝活,到现在一直为大家服务。希望这个传统传承下去,留下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