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资讯

经营规划

探索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科学营林之路

发表时间:2018-05-02
点击率:1820
【字体: 打印本页
 

核心提示:生态建设是国有林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经济支撑又是国有林场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以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森林经营与产业培育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的可持续经营之路,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的样板,为我省林业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木兰林管局地处滦河上游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下辖11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60万亩,有林地面积135万亩。作为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发挥着阻挡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涵养和保护滦河水源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之困

始建于1963年的河北木兰林管局,经过50年的持续造林绿化,辖区内有林地面积从建局之初的30万亩增加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85%。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林场发展陷入“平台期”,森林资源和经济收入增速缓慢。一是林木生长量低。据统计,全局森林资源到2010年每公顷立木蓄积62立方米,每亩平均蓄积量只有4.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2%,是兄弟单位塞罕坝机械林场的50%。二是森林质量差、价值低。到2010年,全局135万亩有林地中,中幼龄林面积占60%,可利用资源匮乏,薄弱的资源基础,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求解之路

面对林场发展的困境,木兰林管局党委班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查根源、找对策,达成了一致共识:制约林场发展的瓶颈是森林经营水平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落后。为此,他们把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传统森林经营模式,推进科学营林上来。自2010年开始,遍访国内森林经营先进单位求取真经,邀请国内外著名林业专家解疑释惑、传经送道,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营林思想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大胆实践。

(一)创新森林经营模式,推行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营林。借鉴德国近自然经营理念,按照“流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的经营方略,推行了以“目标树”为构架的全林经营模式一是突破以往小班为经营单位的局限,推行流域经营。把两山一沟内的全部林地、林木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设计、集中作业,提高了森林经营的整体效果,促进了林地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按着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以皆伐为主,以间伐抚育为辅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自然力,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和林地都得到科学经营,大幅度提高了林地的投入产出比。三是通过实行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减少了树种和结构单一、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低的人工纯林的比重,增加了结构合理、综合效益高的复层混交林的比重,从整体上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价值。

(二)把森林经营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助推生态与经济实现双赢。改变“就营林搞营林,就生态抓生态”的传统思维方式,把经营森林与培育林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构建了以绿化苗木产业为主导,以木材、旅游、设计咨询、土地开发、硅砂产业等为辅助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依托毗邻京津的优势,结合森林经营,利用优质林地资源,建设绿化苗木基地4万余亩,繁育绿化苗木600余万株;通过对原有林分改造,改建绿化大苗基地3.6万亩,对有培养特质的大树进行造型培育,全局改培的绿化大树存量达100万余株,绿化苗木潜在价值20多亿元。2010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实现苗木销售收入4372万元,是平均每年采伐林木收入3172万元的1.4倍。同时,该局还利用林区内丰富的硅砂资源,开发出多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覆膜砂产品,并与2012年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形成了以苗养林、以副养林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提高了经营收入,加大森林经营的投入力度,主动压缩采伐木材的指标,推动森林实现休养生息。

在此基础上,木兰林管局放眼长远,通过实地踏查,科学论证,权威界定,最终以14个森林类型为基础,进行为期10(2013-2022)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同时确立了50年发展规划目标,全面构建可持续经营体系,为建设大径级优质木材基地奠定坚实的骨架。

三、成效显著

(一)生态效益

2010年开始,木兰林管局连续4年举行造林大会战,累计造林10万亩,是过去10年造林的总和;4年间累计精细化抚育森林46万亩,累计减少皆伐3万亩,主动压缩皆伐限额16万立方米,使135万亩森林生长量大幅提升,据2011年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组测定,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平均亩年生长量分别由抚育前的0.23立方米、0.13立方米增加到0.32立方米、0.19立方米,分别提高39%46%。据此推算,全局每年林木蓄积量将增长30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每增加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木兰林区年均可吸收二氧化碳54.9万吨,释放氧气48.6万吨,为京津阻沙蓄水的作用日趋凸显。

(二)经济效益

2010年至今,木兰林管局建设的4万亩种苗基地和改建的3.6万亩绿化大苗基地,年均可实现销售利润4372万元,是平均每年采伐林木收入3172万元的1.4倍。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增强,森林经营的投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木兰林管局开展精细化森林抚育,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林区群众有效就业岗位逐年增加,经初步统计,该局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1.8万个,为林区群众实现增收2500余万元。

四、启示与建议

启示之一: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应从森林经营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作出批示,明确要求“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木兰林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森林是需要经营的,没有经营的森林一定不是最健康的森林,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应从森林经营开始”。

建议:要高度重视森林经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省森林经营规划体系,明确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审批、备案、实施和监管程序、办法,强化森林经营的指导性、方向性和严肃性。

启示之二:近自然森林经营是助推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

木兰林区实践表明:近自然森林经营可广泛适用于优质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纯林和生态公益林,是助推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

建议:在全省积极推广木兰林管局以“目标树”为构架的近自然营林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全省现有林地生产潜力,培育优质高效森林。

启示之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以副养林的有效手段。

木兰林区实践表明:发展林业经济还是要在挖掘森林资源优势上做文章,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发展绿化苗木为主导的绿色产业。

建议:鼓励和扶持国有林场及其他各类林业经营单位,通过发展特种苗木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相关产业,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副养林,助推河北绿色崛起的宏伟蓝图早日得以实现。(孟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