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资讯

经营规划

木兰林管局流域经营思路概述

发表时间:2018-05-02
点击率:2078
【字体: 打印本页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东经116°32′— 118°14,北纬41°35′—42°40),距承德140公里、北京340公里、天津440公里。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滦河上游地区,年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温度3.3摄氏度。森林总经营面积160.9万亩,有林地面积135.3万亩,森林覆盖85.18%,总蓄积556万立方米。所属森林资源分布于围场县的34个乡镇、285个村、3000多个居民组中,辖区居民40余万人,国有林与民营林插花交错,是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管理局。森林地带区位重要,是为京、津、唐阻拦风沙,带来温润气候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一、流域经营基本概念

流域经营是从系统经营森林的角度出发,改变过去以小班为单元的设计、经营模式,转为以“区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为指导思想,以整个流域为设计单元的系统经营模式。按照“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留则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林分、林地资源进行全面利用、改造,全面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经营的全覆盖。

二、实施流域经营的背景

木兰林管局160.9万亩林地分散,分布于围场县34个乡镇、285个自然村,交通条件差,加之过去以小班为单元的设计、经营模式,导致经营不系统、经营成本高、管护难度大,森林经营的难度日益增加。过去,一个流域要进行几次甚至几十次的设计,反复进行作业,有时存在设计缺陷、管护漏洞,经常造成重复设计、重复作业,几年甚至十几年也完不成经营的全覆盖,不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林地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森林的整体质量差的资源现状难以得到有效改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木兰林管局通过不断地科学实践、系统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这一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经营思路,开创了系统性经营森林的先河。

三、两种经营方式利弊比较

(一)以小班为单元经营的缺陷

小班经营的优点是,对以相同、相近林分区划出的小班,作业方式趋同,便于操作,便于管理,特别是对以往以森林采伐为主要作业手段的经营方式有很好的适用性。但这种以小班为单元作业方式在实施全面育林的过程中的缺陷逐步显现:

1流域被以小班为单元的区块分割,不利于整流域的全面生态治理。这种小班经营相对于整流域治理具有的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和时间上的差别性以及经营规则独立性,加之经营欠账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生态功能的全面发挥。

2小班区划形成的经营盲点,造成林地资源浪费和生态治理缺失。因为小班是以相同或相近林分为依据区划而成的,由此造成不相同不相近的小块林地以“小班扣除地”方式独立于区划小班之外,形成了长期疏于经营的坡角、短岗、残沟。这些生态治理的重点往往被放弃经营。

3小班区划的视角只着眼于林分因子的异同,缺乏全面生态观,对近自然育林要求的“以自然视角观察森林,用自然力量转化森林”的新育林观缺乏理解,容易形成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二)以流域为单元经营的优势

    1突出了森林培育中的森林生态作用的基础地位,在观念上突破了以小班视角看森林的局限,增强了建设森林生态,提高森林质量,建设大林业的自觉性;在方法上突破了单一技术经营森林的局限,实现了多树种、多林形、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培育高价值森林的格局。

    2、突出了森林经营的全面性,突破了以往择优经营森林的习惯,实现了区域经营的整体覆盖,全方位经营森林。

    3、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林地利用率得到全面提高,林地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4、因林、因地施策,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都得到了合理培育。

    5、按照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预防森林病虫害机理,合理调配树种,逐步实现复层、异龄、混交的近自然经营。

6、治理后的流域按新的林分类型重新区划的小班、重新编制的经营方案,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操作性。

四、流域经营具体实施方法

在具体的治理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宜抚则抚、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留则留”的治理原则,对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进行有针对性的经营。

1宜抚则抚。由于长期的逆向经营,很多当前林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演替,对这样的林分只有进行经营调整,才能遏制其退化演替的趋势,促其尽快实现进展演替。这种经营调整的主要方式就是调整伐。调整伐与原有采伐方式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原有采伐方式以取材为主要目的,侧重点在于;而调整伐把育林作为主要目的,侧重点在于,这种采伐要围绕培育森林实际需要进行,以达到能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我们通过密度调整伐、质量调整伐、树种调整伐、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等形式,对30多万亩中、幼龄林进行了适时抚育收到了明显效果。

2、宜改则改

1)对于采取各种抚育措施都无法遏制森林退化演替趋势的林分,我们采取了“有条件改造”:

2)限制皆伐改造面积,单块一般不超过100亩。

3)先更新后改造,对无法过渡到“中林、乔林”的“矮林”除做好天然更新的实生幼苗抚育外,不足部分还要人工补植适宜树种的幼苗,待更新幼苗生长稳定后,再对上层矮林逐次伐除,实施林分改造。

4)人工纯林向近自然林过渡,对于适宜近自然过渡的人工纯林,我们准备实施“目标树”经营法,在目标树采伐前20年加大疏伐强度,为天然树种的进入和更新创造条件,实现人工纯林向近自然林的过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可持续经营。

3、宜造则造

对于流域内的宜林两荒,小班区划外的坡角、短岗、残沟,以前的造林失败地块,实行了拾遗补漏,整齐划一的全方位造林。

即使对这种拾遗补漏造林,我们仍然坚持了高质量、高标准,全部使用轻基质营养杯造林,确保一次成林,坚持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合理配置树种。提高了造林质量,完善了流域生态结构。

4、宜封则封

对于具有更新能力,处于进展演替的林分,为了减少人为干预和牲畜进入造成干扰破坏,进行全面的封山育林。对封育区架设围栏,加强管护。

5、宜留则留

和“封山育林不同,对于那些即无林可封又无法造林的非宜林地块,我们则进行了适当保留和现有植被保护,以防造林不成,破坏了现有植被成为新的风沙源。

对这种林地并不是弃而不管,而是留而待变。就是通过改善保留地块周边的生态环境,培育和增加优质种源,加快周边森林进展演替的进程,来促进保留地块生态发育,使其天然更新尽快形成。

6、完善流域路网建设

为了满足流域经营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我局充分结合营林生产、森林防火、生态旅游等进行大规模林路设计、修建。流域区内共建设林路295公里,路宽5米以上,并用沙石垫道,疏通了防洪沟,防洪沟与林路汇水处下设了涵管,大大改善了流域区交通条件,加速了流域治理的进程。

7、林路景观建设成效明显

为了使流域经营进一步丰富内容、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充分利用健全的路网条件,在林路两侧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景观。通过对林路两旁的林分进行定株、割灌、修枝作业,杂乱无序的林相得到明显地改善。同时对林路两侧树木进行整形修剪、造型造景,并埋设区域标牌,林路两侧面貌焕然一新,让人赏心悦目。

五、流域经营建设成效

按照“流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的总体思路,全局共规划出3000亩以上的流域44个,涉及林地面积30万亩以上,覆盖到了11个基层林场。按照优质林地优先经营的原则,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整体布局,近几年,我局几乎将所有的营林生产任务都设计在流域内进行,对流域进行集中作业、全面改造,加快其治理步伐。三年来,共设计进行中幼龄林抚育31万亩,造林5万余亩,利用滩涂、沟塘、坡脚新建、改建种苗基地近万亩。通过一次设计、集中作业、全面封禁,使得流域内林分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宜林两荒得到充分利用,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流域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目力所及之处,林相规整有序,林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林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利用,森林景观赏心悦目,路网健全、交通便利,森林的各项主体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已经形成的具备精品流域雏形的有10条:孟滦林场的碑梁沟、桃山林场的红塘沟、龙头山林场的吉字、北沟林场的东色树沟、龙头山种苗场的查字、燕格柏林场的天桥梁、新丰林场的大西沟、八英庄林场的垃沿沟、四合永林场的水晶宫、五道沟林场的龙潭沟五道沟一线,共涉及林地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吉字—东色树沟—查字—天桥梁涵盖4条精品流域的精品环线已经形成,龙潭沟—五道沟这一精品线路日趋完善。

六、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全局44个流域的治理力度,力争每年打造精品流域10个,到“十二五”末,完成打造30个精品流域、20个精品示范区的目标。

同时,对目前已具备精品流域雏形的流域,再进行一次全面的资源调查,对第一次治理效果进行全面的掌握,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的治理规划和方案,再进行一次精细作业,使流域治理效果更加完美,进一步提升流域建设水平和档次。(张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