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资讯

试析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发表时间:2018-09-17
点击率:2959
【字体: 打印本页

十九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十九大报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我发现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段就阐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一段蕴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具体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类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更科学的开发利用自然。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所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二、体现了联系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基本阐释。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中,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像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一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类的好的或者坏的行为都会对自然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对于这种影响大自然最终还会反馈给人类。就像对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无度开发利用,大自然还之以糟糕的环境和枯竭的资源。所以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体现的是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三、体现了发展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指出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指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因此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要求更优美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日益增长,客观上要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继续指引中国社会未来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十九大党章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与时俱进性,决定着其理论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不竭动力。(孙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