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07年5月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所辖林地中划出的天然植被集中分布区,区内森林、草甸和湿地均处于原生状态,并集中了塞罕坝地区珍贵、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
(一)、面积:20029.8 hm2,其中:核心区7213.31hm2,占36.01%;缓冲区6083.89 hm2,占30.37%;实验区6732.60 hm2,占33.62%。
(二)、主要保护对象: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三)、资源状况:
1、保护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类型25个群系。天然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松、白桦、云杉、山杨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桦、山杨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80%。
2、保护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和草甸植被。最有代表性的草甸植被是由苔草属植物大穗苔草组成的群系。保护区的草原与草甸植被五彩缤纷。“绿草悠悠齐腰深,繁星点点花似锦”。保护区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有200多种;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群系代表了草原植被的特征。而五花草甸和五花草塘是野生花卉的王国。
3、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18种、312属,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刺五加、蒙古黄芪、野大豆和沙芦草,另外,本区有特有植物3种、1变种,分别是光萼山楂、黄花胭脂花、常柱多裂叶荆芥和围场茶藨子。
4、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有大型真菌24科60种。
5、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在清代就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核心区域之一,由于保护区地处蒙新、东北、华北三大动物区系的交汇处,野生动物种群庞大,种类繁多。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亚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本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豹、马鹿、猞猁、兔狲、黄羊、青羊、水獭;鸟类39种,即金鵰、大鴇(bao)、黑鹳、白头鹤、白枕鹤、蓑(suo)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黑琴鸡、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东欧鹤、骨顶鸡、岩鸽、雕鸮、长耳鸮等;鱼类一种为细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