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
在距今45亿年前的太古代,雾灵山所在地还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从太古代初至今这45亿年间,经历了深海、变浅、消退、海底露出水面、加里东运动第一次抬升、华力西运动第二次抬升、燕山运动第三次抬升等地质变迁,出现了古燕辽海、华北浅陆表海、露出水面临时陆地、海水陆地交替、永久陆地、造山、成山7个地质形态。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持续了7000多万年的燕山造山运动,使雾灵山横空出世,巍峨矗立,成为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形成距今已有6700万年。岩石种类较多,岩浆岩以花岗岩、玄武岩为主;沉积岩以石灰岩、页岩、砂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
2.地貌
主峰海拔2118米,最低海拔450米,大部分山峰在1600米以上,层峦叠嶂。有山峰、山脊、山顶台地、山间小盆地、深沟峡谷等地貌类型。沟谷“V”形,宽十几米至数百米。坡度25°-50°。
3 .气候
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山下阴雨连绵,山上阳光明媚”,素有“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年平均气温7.6℃,1月最冷平均-15.6℃,极限最低温度-50℃;7月最热平均17.6℃,极限最高温度39℃。≥10℃积温为3000℃-3400℃,年均日照287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蒸发量1444毫米,无霜期130天。4-10月山上山下平均日温差达13℃,盛夏高温天气时更为明显,日温差高达20℃,是华北“热海”气候中的避暑“凉岛”。
4 .土壤
雾灵山的土壤类型分为:典型褐土、淋溶褐土、棕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
典型褐土:位于海拔400-600米之间,枯落物在0-5厘米以下,腐殖质厚度在0-10厘米以下,土层厚度在20-40厘米之间,ph值6.5-7.5。
淋溶褐土:位于海拔600-900米之间,枯落物厚度为3-1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5-15厘米,土层厚度在25-45厘米之间,ph值5.5-6.5。
棕色森林土:位于海拔900-1900米之间,枯落物厚度为10-5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15-50厘米,土层厚度在35-105厘米之间,ph值6.0-6.5。
亚高山草甸土:位于海拔1900米以上,枯落物厚度为3-1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5-15厘米,土层厚度在30-60厘米之间,ph值5.1-6.7。
5.水文
雾灵山地处潮河和滦河上游,由919条溪河构成雾灵山水系,水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流入密云水库6679万立方米,潘家口水库4321万立方米,是北京、天津、唐山的重要水源地。由东北至西南一条高耸的分水岭把雾灵山分成海河水系和滦河水系。海河水系集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679万立方米,又分为北、西两个支流。北支流有流水沟、字石沟、龙潭沟等183条溪河汇于安达木河经潮河入密云水库;西支流有鱼鳞沟、北松树峪、老虎沟、水泉沟、二蟒沟等290条溪河汇清水河流入密云水库。滦河水系集水面积9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321万立方米,有仙人塔沟、五岔沟、八道河和冰冷沟等446条溪河汇于柳河经滦河流入潘家口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