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2023-09-25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保护视力色: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简介
作者: | 文章来源: | 发表时间:2023-03-10 | 阅读量:195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是1983年11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涿鹿县杨家坪林场、岔道林场山涧口营林区、蔚县小五台林场基础上区划建成的省级保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协调,原河北省煤炭厅直属王喜洞坑木林场(面积3418公顷)划归保护区管理局代管。2019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为省级财政基本保证性事业单位,隶属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正处级建制。2021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管理中心编制133名,处级领导职数6名,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负责保护区内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承担王喜洞林场荒山造林、更新造林、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工作。完成省林草局交办的其它任务。管理中心内设党委办公室、办公室、纪委、人事科、规划财务科、资源管理与综合执法科、护林防火(安全生产)办公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科、科技科、宣教科共10个职能科室,下设杨家坪、山涧口、金河口、辉川4个管理区和王喜洞林场共5个下属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15人,退休105人;河北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在保护区设小五台山森林警察支队,政法编制21人。

  保护区地处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位于蔚县和涿鹿县南部山区,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距北京市区125千米,北距张家口市区150千米,南距石家庄市区23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8″~ 115°28′56″,北纬39°50′41″~ 40°6′30″。保护区东西长约60千米,南北宽约28千米,周边与社区交界300多千米,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主峰东台海拔2882米,为太行山主峰,京津冀最高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28695.1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458.00公顷,缓冲区面积3428.80公顷,实验区面积15803.68公顷。

  王喜洞林场位于蔚县南部山区,南与保定市涞源县接壤,西与山西省灵丘县交界,所辖林地3418.49公顷,其中有林地2598.41公顷,林木蓄积量57.6万平方米。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褐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完整而典型,几乎包括了华北境内所有的天然林类型,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是华北地区的典型代表,自然生态系统为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特别是为褐马鸡、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难得的栖息环境。同时,保护区也是永定河、拒马河的重要源头,是京津及其周围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据不完全统计,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1637种,隶属118科530属,包括蕨类植物16科24属60种、裸子植物4科9属13种、被子植物98科497属1320种,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大花杓兰、红景天、野大豆、手参等10种。区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99种,隶属于4纲27目71科,包括两栖纲共4种、爬行纲12种、鸟纲152种、哺乳纲33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雕、白肩雕、大鸨、黑鹳、猎隼、秃鹫和金钱豹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鸢、苍鹰、勺鸡、雕鸮、兔狲、中华斑羚等32种。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良好,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日益向好,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4.9%增加到现在的78.4%(2017年保护区全域和王喜洞林场汇总的二调数据),为京西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为蔚涿两县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