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王喜洞林场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南部山区,分布于东经114°32'34",北纬39°34'12",至东经114°55'10",北纬39°44'48"范围内,东邻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与保定市涞源县接壤,西邻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北至张家口市蔚县草沟堡乡东杏河村。地属太行山脉,为冀西北山地地貌,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华庭山2230米,最低海拔场部1464米。
二、历史沿革
王喜洞林场于1958年建场,起始为牧场,隶属于张家口市永定河上游造林局,后为王喜洞国营红卫林场,隶属于蔚县人民政府。1978年归属河北省煤炭厅,更名为河北省煤炭厅王喜洞国营坑木林场。2003年归属河北省国资委。2006年并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王喜洞林场。2019年更名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王喜洞林场。
三、主要职责
负责王喜洞林场的党群工作和干部职工队伍的教育管理。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预防和初期火扑救、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有害生物防治、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等工作。开展辖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科学普及、宣传教育、自然教育等工作。规划实施本场建设项目,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管理,负责辖区内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开展涉林发展模式和探索有关项目实验。编制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管理计划,承担王喜洞林场荒山造林、更新造林、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及营林管理等工作。负责周边社区共管共建。
四、人员现状
王喜洞林场现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下属单位,正科级建制,定员16人。领导职数2正科2副科,设场长1人,书记1人,副场长2人。林场内设3个职能股室(综合股、资源股和保护股),林场下设10个管护站(王喜洞管护站、南水泉管护站、上里罗管护站、南骆驼庵管护站、张家店管护站、麻田岭管护站、王庄子管护站、大宁管护站、臭水盆管护站、西高庄子管护站)。现有在职职工12人,其中干部9人、工人3人。退休职工25人。
五、森林资源现状
依据《河北省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王喜洞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全场土地总面积3293.00 公顷,林地面积3293.00 公顷,占总面积的100.0%。森林覆盖率82.9 %。其中:有林地面积2725.51 公顷,占82.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5.20公顷,占1.4%,全部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灌木林面积6.00 公顷,占0.2%,全部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计入森林覆盖率);疏林地面积12.33公顷,占0.4%;苗圃地面积2.13公顷,占0.1%;无立木林地面积6.93公顷,占0.2%;宜林地面积489.93 公顷,占林地面积14.9%,全部为宜林荒山荒地;辅助生产林地4.97公顷,占林地面积0.1%。全场活立木总蓄积319498.20 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319250.03 立方米,占99.9%;疏林地蓄积248.17 立方米,占0.1%。
六、成就与发展
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王喜洞林场从建场时仅有的3个林木站发展到现在的10个管护站;有林地面积从最初的400公顷发展至2725.51 公顷;职工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小学、初中学历提升至专科及以上学历。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王喜洞林场早期以经营商品林为主,现转变为以发展和经营公益林,重点培育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为主。
结合林长制的推行,王喜洞林场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化,经营效果良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实现了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预期目标,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喜洞林场将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智慧保护区建设发展为指引,向着“科技兴林”的目标迈进,充分利用高清摄像头、巡护员智能终端和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实施智慧林业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