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监测工作是保护区主要的职能之一,保护区分别在2018年和2023年对森林和草地群落固定样地进行调查,主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域分布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变化。三块固定样地位于山涧口管理区,分别为白杄-红桦和白桦-落叶松样地以及亚高山草甸。
白桦-落叶松样地内分布乔灌木22种,以白桦、落叶松、灰栒子、毛榛子和六道木为主,其平均胸径比2018年分别增加2.28cm、1.08cm、0.27cm、0.44cm、0.04cm,增加率分别为12.6%、4.16%、13.71%、15.77%、1.73%;草本植物分布较18年更为丰富,增加了三脉紫菀、东方草莓、盘果菊、铃兰等18种植物,优势种仍为菊科和毛茛科植物。
红桦-白杄样地分布乔灌木22种,优势种为红桦、白扦和六道木,其平均胸径比2018年分别增加1.46cm、1.25 cm、0.19cm,增加率分别为13.17%、13.65%、6.57%;草本植物分布较18年增加了斜茎黄蓍、棱子芹和栗草等12种植物。
亚高山草甸主要为禾本科、菊科和伞形科植物,增加了狗娃花、地精、蛇莓、扁蓿豆和京芒草等6种植物,但由于调查时间原因,未发现18年存在的手参,后期将对其进行持续观测。
通过两次调查分析后,木本样方植物种类在年际间变化不大,不同年份调查的共有种类数保持相对稳定,但草本样方植物种类在年际间变化较大,随着调查时间的延长和草本植物种类的丰富,这种差异性会不断缩小。监测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是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也能相对准确了解生物进化过程、干扰机制及变化规律,为保护区的经营活动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