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2023-06-04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保护视力色: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多区块分布的大花杓兰
作者:李成生 忻富宁 | 文章来源:科技科 | 发表时间:2022-07-25 | 阅读量:552
  6月上旬,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职工资源巡护过程中,在杨家坪管理区辖区西灵山先后发现了三块自然分布相对集中的兰科植物,经河北大学唐宏亮副教授鉴定,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os Swartz),为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5~50cm,叶3-4枚,椭圆状卵形,长10~15cm;花序顶生,常具1花,直径5~6cm,呈紫红色或粉红色,有暗色脉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因其花瓣唇瓣酷似口小肚大的囊袋,又名“大口袋兰”。大花杓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美丽的兰花”。目前,北方自然分布的野生大花杓兰种群已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大花杓兰对生境要求苛刻,喜生于水分充沛、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之地。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2000m的阴坡、半阳坡的林缘、次生杂木林下或山坡草地。
  大花杓兰在小五台山自然分布于杨家坪西灵山、瓦窑湾、山涧口二阶岭、中台唐音寺、石片沟、红眼沟等地。这次在西灵山发现的大花杓兰自然分布相对集中,经保护区科研人员实地调查确认,种群数量较大的大花杓兰有3个区块,植株数量分别为14株、9株、19株,共42株,此外还有零星分布。专家介绍说,同一区域,野生大花杓兰多区块集中自然分布的情况并不多见。对大花杓兰生境的实地调查表明,其分布于海拔1900~1970m的阴坡,坡向北偏东,坡度28~32°,坡位中上部。生长在白桦林
  与次生灌丛交界地带,乔木主要有白桦、红桦、华北落叶松等,灌木有红丁香、美蔷薇、胡枝子等,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铃兰、白莲蒿、花荵、披针叶苔草、银背风毛菊、藜芦等种类。分布地降水量较多,山谷内有多条小溪,水资源丰富,空气湿度较大,土壤腐殖质层肥厚,保水渗水性强,适宜于大花杓兰生长。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范围较大、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林相繁杂、植被盖度大、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稳定,为兰科及其它珍稀植物生存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条件。从以往植物调查结果来看,兰科植物分布地(尤其是种群数量较大)普遍海拔较高、坡度大、植被群落保持相对原始状态,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维持兰科植物生存所必要的条件,无明显生境威胁。由于大花杓兰花大、漂亮、美观,易遭到采摘破坏,应当给予就地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并进行长期监测。
  长期以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经过几代小五台人的艰苦奋斗和艰辛付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华北地区物种种类最为丰富、植被类型保存最为完整、生态系统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珍稀重点保护植物大花杓兰较大种群在保护区西灵山的发现,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全的保护措施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单位将以西灵山发现的大花杓兰为契机,加强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与保护力度,力争发现更多、更有生态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使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保护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