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2025-01-13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保护视力色: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将GPS追踪器应用于黑鹳研究
作者:白锦荣 | 文章来源:山涧口管理区 | 发表时间:2017-12-20 | 阅读量:1157
 

黑鹳(Ciconia nigra)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作为国家珍稀鸟类,黑鹳在保护区的频繁活动受到管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目前在湿地一次性最多观察到22只黑鹳。为了进一步研究黑鹳的习性,保护区向国家林业局申请为小五台黑鹳佩戴GPS追踪器。这是一种研究鸟类的最新方法,即通过观察黑鹳的日常活动踪迹,配合活动日期,得知黑鹳的各种行为信息,如求偶、交配以及孵化幼鸟等。这种研究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全天候的获知黑鹳的动向,不必过度抵近观察黑鹳,影响黑鹳日常生存。这一研究方法必将极大的促进保护区的黑鹳研究。2017916, 在获得国家林业局许可后,保护区与北京师范大学赵欣如教授团队合作,成功为黑鹳佩戴了GPS微型追踪器。

为黑鹳佩戴GPS追踪器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黑鹳是一种善飞且警觉性相当高的鸟类,它生存的区域必定是人迹罕至、不易察觉的区域。人离黑鹳50米开外,黑鹳就会惊飞。通过长期对黑鹳觅食行为的观察,总结出黑鹳在湿地经常觅食的区域,再选择易于捕捉的区域投喂黑鹳。投喂时间选择在黑鹳觅食完毕,离开觅食区域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在下午。当黑鹳集中在这一小区域稳定觅食以后,在该区域架设捕网。捕网不是一次性架设完成,要分开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黑鹳渐渐熟悉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先搭框架,投喂黑鹳,当黑鹳依然在此处觅食,再装机关,最后挂网。

通过追踪黑鹳活动踪迹发现,黑鹳成鸟除哺育幼鸟以外,不返回山中鸟巢;当幼鸟初步学会飞行后,带领幼鸟在湿地觅食,并一直伴随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