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2023-06-04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保护视力色: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褐马鸡繁育等研究
作者:甄伟 | 文章来源:山涧口管理区 | 发表时间:2021-12-14 | 阅读量:517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我国特有种,被列为世界珍禽,被冠以“东方宝石”的美誉。由于地理屏障(黄河)和自然植被的破坏,褐马鸡目前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小五台山地区、山西吕梁山区和陕西省北部。近年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褐马鸡的生物学特性、孵化与繁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积累了基础科研数据,2021年,为进一步破解褐马鸡繁育出壳率低等影响种群数量的制约因素,我保护区探多措并举助力褐马鸡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多举措助力褐马鸡孵化研究。2021年,褐马鸡孵化采取家鸡抱窝孵化、野外自体孵化和孵化器孵化三种方式进行。家鸡抱窝孵化是我保护区掌握最早的孵化方式,具有安全性高、育雏有保障等优点。结合今年和去年家鸡抱窝孵化情况发现:褐马鸡孵化率和成活率与家鸡健康状态有显著相关性,选取健康抱窝家鸡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褐马鸡自体孵化是半野生状态下褐马鸡自己筑巢并自体孵化,幼雏具有机警性高、好斗等接近野生褐马鸡的特征,但由于半野生状态下,褐马鸡孵化易受其他个体、天敌等影响,成为制约孵化率和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孵化器孵化是将褐马鸡卵置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的孵化方式,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等优势,但具有幼雏较难适应野外环境等弊端。
  佩戴脚环助力谱系建设。为褐马鸡佩戴带编号的脚环,编号包括出雏年份、孵化方式等信息,是开启褐马鸡谱系建设的前提,也是对褐马鸡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今年,对野生动物救助站内褐马鸡进行脚环佩戴,开启了保护区褐马鸡个体标识,为接下来的谱系建设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笼舍改造升级繁育设施。针对褐马鸡繁育设施设备落后、简陋、年久失修、空间结构不合理、笼体破损松动、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对褐马鸡笼进行了全面维修和部分改造,加装防敌害网,全面保障繁育设施安全。安装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褐马鸡笼舍的监控覆盖,有效改善褐马鸡繁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