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2025-01-22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保护视力色:
简介
作者: | 文章来源: | 发表时间:2020-10-29 | 阅读量:1818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11月批准建立,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天然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等。
    保护区经过数几十年的建设、保护、发展,保护区科普和宣教功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最初的1989年的标本室逐步发展为现在的智能化、现代化的自然博物馆。小五台保护区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展品本天成,天然去雕饰,为了适应新时期变化,满足不同客体的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的功能,本馆在大量收集整理小五台山区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实物、标本、图片、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反映小五台山以及周边地区自然历史和现状,地质地貌、森林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加公众对自然的热爱和反思的理念,最终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博物馆于2012年6月16日精心筹建正式建成开馆,博物馆总使用面积1377m2,设有蜘蛛厅、昆虫厅、地质厅、动物厅、植物厅、3D(4D)厅六个展厅,另设商品部、地质标本室、昆虫标本室、动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公共卫生间等其它配套设施,
    博物馆各类藏品共计19770份,现展出200份,其中,展版33块,标本167份(动物标本30份,植物标本100份,矿石标本30份,化石7份)。
    自然博物馆的建成,在保护区科研宣教工作中的发挥了独特作用,有效地提升了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水平,其现实意义不仅成为当地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工作的场所,而且成为保护区对外宣传和科学文化交流的主阵地。